每一年,都會有一些新生兒或小朋友的父母,突然發現孩子的胸部有往內凹陷的現象,而感到不知所措。也會有一些國、高中的孩子或甚至更年長的病友,之前沒有胸凹狀況,卻因為某個契機才發現自己有漏斗胸。
對於這些剛接觸漏斗胸的病友與家屬,我們整理了一個相對比較完整、明確的指引,好讓初識漏斗胸的人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做什麼,以及為什麼必須這麼做。
發現疑似漏斗胸症狀時
胸部下凹是漏斗胸最明顯的症狀。有些人可能是胸部某一部分特別凹陷,有些人可能是胸口一整片凹陷。若凹陷位置不佳或範圍較大,病患也可能伴隨有呼吸不太順暢,或活動、運動後胸悶易喘的情形。若發現疑似症狀,不妨可以先懷疑是有漏斗胸,及早對應。就算看診後發現不是,其實也有益無害。但若確定是漏斗胸,就不會錯過治療的機會。
一、確認要先看診,或買實支實付醫療險
發現有漏斗胸的症狀後,接著該怎麼做?
‧如果已經有實支實付的醫療險,又想盡早確認狀況,可以盡快至胸腔外科看診檢查。
‧如果還沒有這類醫療險,或許可以盡快保險。
有漏斗胸的病友不一定需要積極矯正,但若需要矯正,就必得接受漏斗胸矯正手術,在胸腔內置入矯正板,以重塑胸廓,確保心肺不受壓迫。
目前台灣健保會給付一支漏斗胸矯正板的費用。但由於實際手術時,有可能使用一支以上的矯正板,也會產生手術、住院等相關費用。如果漏斗胸患者的日常生活與健康狀況尚未受到嚴重影響,那麼,為減輕日後經濟負擔,可以先購買實支實付型的醫療險。保險生效日後,至少等待半年再去看診,如此即使確定必須動手術,保險公司也比較會受理給付。
如果看診後,留下診斷紀錄,再去買保險,或是保險生效日與漏斗胸診斷日期相隔太近,保險公司都不會給付。
‧如果一發現疑似有漏斗胸時,就已經覺得平常呼吸很不順暢、嚴重影響生活品質,那當然是最好立刻去看診。健康絕對還是第一優先。
二、看診,安排手術或繼續觀察
‧如果是成年患者,或是胸凹嚴重影響心肺功能的小患者,醫師會盡快安排矯正手術。
‧如果是發育期之前的小患者,一般來說,只要胸凹狀態不是必須立刻處理的情況,醫師會建議再觀察。
但漏斗胸是否嚴重、是否宜盡快動手術,必須經由醫師的診斷與檢查,不是靠病患或家屬以肉眼觀察來判斷。
如果是漏斗胸情況不嚴重的患者,或是醫師評估宜先觀察、待青春期再做手術的小病患,那麼,您的漏斗胸矯正治療可以暫時停在這個步驟,只要先觀察即可。
三、接受手術及安排相關事宜
如果是經醫師評估須做矯正手術的病患,可以和醫師討論彼此都能接受的手術時間。時間確定後,依醫院流程辦理住院手續等事宜,也可開始預做準備。
目前漏斗胸矯正手術,多是以納氏微創手術進行,手術時間短,平均為1~2個小時。手術後,患者會待在加護病房觀察24小時,以確認情況。之後即會轉至一般病房。
四、術後住院觀察
患者術後的住院觀察時間,會由醫師視病患情況安排,但一般來說,多是七到十天。
醫師確認患者的情況後,也會叮嚀患者開始下床活動。漏斗胸術後患者一開始很難自行下床,最好有家人或看護的協助。但即使不便下床,患者最好還是盡早下床,活動身體,這樣才不用繼續插尿管(避免尿道管染),也能有助身體復原。
五、出院後休養
患者出院後,多半需要在家休養一段時間。休養時間也是視病患狀況而定。一般來說,孩童、年輕人恢復的速度比成人快。再者,每個人的體質與耐痛狀況不同。有些人休養二至三週後,就幾乎能恢復正常生活,有些人則可能必須休養兩個月以上。
休養期間,還是必須多走、多動,如此有助恢復正常生活。另外,也要多做呼吸練習,例如使用三球式呼吸訓練器等。
六、固定回診
大部分病患在術後三個月到半年後,幾乎都已經比較習慣胸內的矯正板,也已恢復正常生活。這時,請依醫師叮囑固定回診,讓醫師掌握您的情況。病患若有不適,或有一些問題,也可直接與醫師溝通。
七、二~四年後取出矯正板
矯正板放置體內的時間,也是每個人不同,但一般來說,多是二到四年,這得視病患的矯正情況而定。所以,請依醫囑固定回診。
很多人習慣矯正板的存在後,可能對它產生依賴感,擔心取出後會再度胸凹,或是懶得安排時間取出。但矯正板對身體來說畢竟還是異物,在成功重塑胸廓後,還是取出為佳。
待取出矯正板後,漏斗胸矯正手術才算是真正完成。一般來說,矯正手術後再復發的機率微乎其微,病患在有了正常胸廓後,呼吸更為順暢,長期來說也會更健康。當然,對自己的身型也會比較有自信。
以上依時間序說明的漏斗胸治療指引,希望能對您有幫助。您也可以參考部落格中其他文章,更深入了解每個階段需要的衛教知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