納氏微創手術,是目前矯正漏斗胸最有效的方式。這項手術發展成熟,危險性低,傷口小,恢復期也較短。因此,目前胸腔外科醫師若評估漏斗胸病患有矯正之必要,都會建議患者接受這項手術。
對納氏微創手術還不是很熟悉的人,可參考「治療漏斗胸就靠它:納氏微創手術」一文,若想進一步了解納式微創手術的一些細節,以及術後保養等問題,可參考「納氏微創手術常見問題」,以及「納氏微創手術之後——呼吸復健、姿勢、運動等注意事項」。
本篇文章,則再度整理了一些病患術前術後常提出的問題,希望能供病友及家屬參考。
Q1:納氏微創手術需要使用幾條矯正板?
簡單來說,納氏微創手術就是在胸腔內置入金屬製的矯正板,將原本凹陷的胸腔撐起,為胸腔塑型。所以,需要使用的矯正板數量,就跟凹陷範圍有很大的關係。兒童身型小,所以大部分都只需要一條矯正板即可。成人則視凹陷狀況而定,只需使用一條矯正板即可的患者占少數,多數都需要用到二~三條。
Q2:納氏微創的手術費大概多少?有健保給付嗎?
納氏微創手術原本是自費手術,手術費用約 10~20 萬左右。但自 2018年 12月 1 日起,健保署開始有條件給付矯正手術中使用的金屬矯正板。
不過,目前健保署只給付一條矯正板的費用。所以,對於只需一條矯正板的兒童或成人來說,確實能減少治療費用。那麼,若要使用兩條以上該怎麼辦?健保署目前是規定,醫生必須出具證明方能申請。從健保給付上路後到現在,依據台北慈濟醫院的經驗,已有一些病人順利通過兩條矯正板的健保給付。不過,若要申請三條,難度就會高很多。
Q3:術後睡什麼樣的床比較好?軟一點的床墊?硬一點的床墊?
在術後一個月內,如何睡得好,以及如何從床上順利起身,都是患者需要花點時間適應的問題。
醫護團隊會教病患如何側著身子起身,或是利用抱腳、拉繩等方式,減少起身帶來的疼痛感。另外,若有家人可以幫忙拉著起身,當然會更省力。
在睡床的部分。根據一些過來人的建議,患者可租用電動床做為輔助。床墊最好不要太硬,以免睡得腰痠背痛,但也不能過軟,以免支撐力不夠。最好還是軟硬適中較佳。
Q4:納式微創手術後多久可側睡?
為避免矯正板移位及疼痛,原則上,術後一個月內最好都平躺著睡,不要側睡或趴睡。一個月後,可以試試看側睡時會否有不適感,如果不會,就可以側睡。
Q5:手術出院一陣子了,原本已經沒什麼明顯疼痛感,為什麼又會突然再疼痛起來?
如果本來狀況已經穩定,但又突然疼痛起來,可能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:
‧最近比較勞累
‧常提重物
‧長時間運動
‧天候變化等
請注意一下自己是否符合任一條件,能夠調整的就調整,再觀察一下狀況。也可以服用消炎止痛藥緩解疼痛感。若自己已經有適度調整,但還是持續感覺疼痛,就請盡快回門診檢查。
Q6:在體內置入矯正板時已經動過一次刀了,是否可以不用開刀取出矯出板?
一般來說,矯正板置入體內後,建議放置二~四年,以達到良好的塑型效果,之後經醫師評估後即可取出。
有些患者已經習慣矯正板在體內的感覺,之後可能因為沒時間、不想再動一次刀,或是害怕手術後的不適感,反倒不想取出矯正板。不過,最好還是取出矯正板為宜,畢竟它不是身體原本組織的一部分,放太久或不拔除,難保之後會不會有什麼問題。
以上的Q&A希望對病友及家屬有所幫助,若您還有其他問題,可直接在留言版提出,或是加入臉書的「台灣漏斗胸諮詢交流中心」,與其他病友交流。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