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平均每 400 位新生兒中,就可能有一位有漏斗胸。但比起許多常見疾病,絕大多數人對漏斗胸還是很陌生。
漏斗胸是胸廓畸型中最常見的一種,主要成因是胸肋軟骨及肋骨生長不均,擠壓胸骨,胸骨往前凸出為雞胸,往內凹即為漏斗胸。至於胸肋軟骨為何生長不均,目前原因不明,但一般來說,很多患者都有家族史,亦即家族中有其他人也有相同疾病。
最容易判斷漏斗胸的方式,就是從肉眼即可明顯看出患者的胸部往內凹陷。若新生兒有此症狀,有經驗的小兒科醫師就會合理懷疑小孩有漏斗胸,建議父母帶孩子做進一步檢查。
不過,凹陷程度較輕微者,不一定能馬上從肉眼判斷。再加上漏斗胸可能隨著年齡增長變得嚴重,所以,有很多漏斗胸患者也是較年長後才發現自己有此疾病。
有人孩提時代就發現,但也有人直到成年後才因為意識到胸部愈來愈凹,或由於心悸、胸悶、容易呼吸不順等問題,進一步求診後才發現。
是先觀察,或盡速矯正?
漏斗胸可大致分為廣泛凹陷型、局部凹陷型、混合型,也可以經由檢查得出凹陷指數(Haller Index)是否大於3.25來得知是否為漏斗胸。不過,即使同樣是廣泛凹陷型,或凹陷指數差不多,每個患者的狀況也還是獨一無二,比如凹陷位置不同、身體狀況不同、年齡不同等等。
所以,一旦發現孩子/自己有疑似漏斗胸的症狀,或是已確知有漏斗胸,建議還是直接去看診,請醫師評估、檢查。
雖然一般而言,孩童接受漏斗胸手術後,恢復得會比成人快,不過,這也不代表只要一發現孩子有漏斗胸,就必須立即接受矯正手術。每個患者狀況不同,還是由專業的胸腔外科醫師來判斷為宜。
同樣的,也不是所有凹陷指數低於3.25的患者,都不須動手術。
或許,這就是漏斗胸……
很多漏斗胸孩子身形偏瘦,所以即使胸部略微內凹,家長或旁人也可能誤以為孩子只是發育不佳,孩子聽多了類似意見,自己也這麼以為。
那麼,什麼情況下,可帶孩子去看胸腔外科門診?
其實,孩子若經常覺得胸口悶悶的,或是運動後氣喘吁吁的情況比較嚴重,或是原本沒有上述症狀,但突然出現,再加上身型偏瘦、胸部沒什麼肉,可能還有點輕微內凹,就可帶去胸腔外科評估。
有時,程度輕微、不會嚴重影響心肺功能的漏斗胸,不見得需要開刀。有時,看起來沒有明顯凹陷,但凹陷位置不佳,造成患者身體不適,也或許及早開刀為宜。總之,沒有患者的狀況會是一模一樣,只要有疑慮,尋求專業判斷都是最好的處置方式。
有漏斗胸,也不一定得動手術
比如淯正的例子。
由於淯正的叔叔就有漏斗胸,也動過矯正手術,家人都知道這個疾病,也有點概念。所以,淯正小學時,他父親就很快警覺到孩子可能有漏斗胸。
當時,淯正的父親一發現兒子的胸部有點內凹,馬上就帶去胸腔外科就診。醫師為淯正做過檢查,判斷淯正確實有輕微漏斗胸,但不算嚴重,當下並沒有必須動手術的必要,建議可以再觀察。
淯正的父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,一直持續帶他追蹤情況。目前,淯正已是國二學生,雖然身型偏瘦,胸部微凹,但由於心肺功能未受影響,所以仍持續觀察中。
淯正的父親原本以為他跟淯正叔叔一樣,是絕對必須做矯正手術,但長期追蹤下來,發現兒子除了外觀有一點影響外,確實沒有心肺不舒服的情況,醫師也建議可以再追蹤,這才知道,原來漏斗胸不是一定要動矯正手術。
不過,由於也有漏斗胸患者到了二十多歲後,症狀才變得嚴重,所以淯正和父母也知道還是要繼續觀察、追蹤。
有些父母知道孩子恢復能力較佳,所以希望孩子及早動矯正手術;有些父母心疼孩子年幼動手術,所以希望孩子懂事一點再動手術,其實這些想法都對,都可以理解,專業醫師也會將父母的期待納入考量,做整體評估。
最重要的是,每個漏斗胸患者的情況都不會完全一樣,請正視自己的情況,並尋求專業診斷與治療,如此即能克服這個疾病。